必威BETWAY必威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实施细则
为做好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根据学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实施建议》,学院制定有关工作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以教育部有关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为根本依据,对接有关“国标”“行标”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本专业员工经过四年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状态。
二、评价对象
各个专业应届毕业生。
三、重点环节
(一)明确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专业结合有关认证标准要求,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低于相应认证标准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与之形成支撑关系矩阵。
表1 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 目标1 |
培养 目标2 |
培养 目标3 |
培养 目标4 |
培养 目标5 |
……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 |
|
|
√ |
√ |
|
|
(二)做好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每条毕业要求应分解为若干可学习、可教学、可衡量的指标点(建议3条左右),以便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并开展达成情况评价,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能够对应有关认证标准要求。
表2 专业毕业要求与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对照表
本专业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对应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1 |
1.1 |
|
1.2 |
…… |
毕业要求2 |
2.1 |
|
2.2 |
…… |
毕业要求3 |
3.1 |
|
3.2 |
…… |
毕业要求... |
|
|
(三)明确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专业教学环节设置应符合“国标”“行标”要求,符合时代需要,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支撑毕业要求,形成与毕业要求的支持关系矩阵。
表3 高度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对应教学环节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1.1 |
课程1 课程3 课程4 …… |
毕业要求1.2 |
课程2 课程5 ……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2.1 |
课程1 课程4 课程8 …… |
毕业要求2.2 |
课程3 课程4 课程6 课程7 …… |
毕业要求2.3 |
课程6 课程7 课程8 ……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3.1 |
课程1 课程9 …… |
毕业要求3.2 |
课程2 课程3 课程10 …… |
…… |
…… |
毕业要求…… |
…… |
课程…… |
四、评价方式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采用直接和间接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的多样化方式进行。
(一)定量评价
课程学习情况(考核)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要内容,需要每门课程按照具体毕业要求,根据课程考核成绩分析,计算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具体见《必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再依据每门高度支撑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得到“毕业要求达成度”。具体评价流程如下:
1. 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即计算每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
2. 根据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得出平均值,即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值:
(课程1目标达成度+课程2目标达成度+⋯+课程n目标达成度)/N=毕业要求达成度
(二)定性评价
通过调研、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各专业应届员工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满意度进行跟踪评价,对每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形成定性评价结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可根据本专业毕业要求设计,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5 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评价 结果 毕业 要求 |
评价结果 |
完全达成 (5分) |
较高达成 (4分) |
基本达成 (3分) |
较低达成 (2分) |
完全没达成 (1分) |
目标 达成值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达成值计算方法为:完全达成、较高达成和基本达成三列调查结果人数之和/参与调查总人数*100%。
五、评价周期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每年进行一次,每一届毕业生均须进行。
六、结果运用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应形成完整的工作记录文档并由学经理期保存。学校确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合格线为0.6,小于该值判断为未达成,等于或大于该值判定为达成。评价结果作为毕业要求内容调整、课程与教学改进的依据,每四年调整一次专业毕业要求。
必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
实施细则
为做好本科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根据学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实施建议》,学院制定有关工作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以教育部有关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为根本依据,符合相应学科知识发展前沿,支撑相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够准确表达课程学习后员工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
二、评价对象
对毕业要求具有支撑作用的全部课程
三、重点环节
(一)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专业结合有关认证标准要求制定所设课程的课程目标,确保本专业毕业要求均有课程和相应的教学环节支撑,并能够以课程矩阵形式呈现。
(二)明确有效落实课程目标的实施路径
根据“OBE”理念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能够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内容等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评价内容
(一)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该部分主要对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和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矩阵图进行阐述。
(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式与评价环节
该部分对具体采用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的方式、内容及评价环节对应的课程目标进行阐述。
(三)评价环节权重系数
该部分详细列出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具体环节的权重及对应的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环节权重系数(参考)
|
评价环节及其权重(100%) |
过程性评价(%) |
期末考试(%) |
平时表现(%) |
课程作业(%) |
课堂汇报(%) |
自主学习(%) |
****** (%) |
课程目标1 |
|
|
|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课程目标3 |
|
|
|
|
|
|
…… |
|
|
|
|
|
|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进行,具体运用课程成绩分析的方法,如表2所示。定量评价的数据为课程教学大纲中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的考核成绩,若课程A的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权重60%)和期末考试(权重40%)两部分组成,在过程性评价中,平时表现平均得分P(权重20%)、课程作业平均得分H(权重40%)、阶段测试平均得分T(30%)、自主学习平均得分S(10%),期末考试平均得分E五项成绩共同组成,那么A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值即:
再根据班级同学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散点分布图,对员工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另附上教学大纲、近三年考试/考核内容和试卷命题审核表。
表2: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参考)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总达成度 (%) |
过程性评价 |
期末考试 |
平时 表现 |
课程 作业 |
阶段 测试 |
自主 学习 |
*** |
分达成度(分数) |
|
|
|
|
|
|
|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布 (员工数) |
100-90 |
|
|
|
|
|
|
|
89-80 |
|
|
|
|
|
|
|
79-70 |
|
|
|
|
|
|
|
69-60 |
|
|
|
|
|
|
|
59-0 |
|
|
|
|
|
|
|
五、评价周期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要求在每次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定期完成(同门课程多班教学的须独立开展)。
六、结果运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应形成完整的工作记录文档并由学经理期保存。学校确定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合格线为0.6,小于该值判断为未达成,等于或大于该值判定为达成。评价结果用于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目标调整、教学实施改进、评价方式优化等教学环节。